日期:2013-12-20 15:10
,并不是大多数父亲都能做到的。在儒家文化影响下的国家和地区中,亲子关系中父亲不在场甚至缺席的状况比较普遍,相当多父亲注重或偏重通过职业发展来促进家庭和子女发展,却有意无意地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中处于边缘化地位甚至缺席。
这种情形使少年儿童独立性的培养或处于自发状态,或由社会机制进行替代性培养。这种社会机制曾经主要是由大家庭或家族的兄弟姐妹以及熟人社会中亲戚朋友和守望相助的邻居等构成。即使这种替代性培养能发挥作用,但其效果远不如父亲在场的效果。在日益进入风险社会和陌生人社会后,社会机制对少年